第063章
“这伙海盗无论男女,都是平时为民,一旦出动,男女老少都上。那里的女人比男人还凶,他们有大小渔船一百多艘,其中鸟船三十多艘,还有两艘西洋船,实力颇为强悍。”
李志祥苦笑道:“要是咱们宁海军有东江军水师的实力,那自然可以打。但是,咱们宁海军水师只有二十一艘船,其中还有十五艘只是内河船,那就没有办法打!”
程世杰这才知道这种所谓的鸟船,其实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船之一。船长31米,宽6.8米,吃水深2.2米,排水量230吨。
从外形上来说,这种船几乎是宁海军水师四百料炮船的两倍,采用古老的木制舵,舵长11米,宽2.3米;有三桅五帆,其中主桅高24.5米,主帆三面,使用风力航速最高可达每小时9海里。
这个速度,在风帆船时代,已经非常可观了。
至于西洋船,则是葡萄牙的卡瑞克帆船,拥有八百多吨的排水量。对于宁海军水师来说,这简直是庞然大物。
程世杰明白,这个南岛就在登州的眼皮子底下,若是说灯下黑,一时还有可能,这么多年,这个徐鸿儒麾下的孟先汉都没有暴露,那说明官面上,他肯定有人。
海盗与土匪强盗不太一样,土匪强盗的隐秘性更强,特别是在宁海州这样荒凉的地方,随便找个树林,山沟一钻,就消失不见了。
可是在海上一眼可以看十几里,用望远镜看十几公里都没有问题。更为关键的是,海盗身上有独特的气味。作为海盗他们叫要销赃吧?
总要购买物资吧?
孟先汉没有被发现他是徐鸿儒旧部的身份,这个确实可以轻松做到,这伙海盗没有被发现,那只能说明他们在官面上的后台还是很强的。
不过,程世杰有些遗憾了。孟先汉确实是一头肥肉,然而问题是这块肥肉长在一头肥猪的身上,想要吃肥肉,必须自身足够强大,否则足以会被肥猪给撞死。
海战和陆战不一样,就算拥有人数上的优势,可问题是,人数优势也没有办法发挥出来。特别是宁海军军中,旱鸭子可不在少数。在陆地上他们还算不错,可在海上,战斗力发挥不出来。
虽然有些遗憾,可程世杰也知道,现在不能冒进,更不能急于求成,步子大了都容易扯到蛋,急于求成,不仅会功亏一篑,更有可能翻车。
“此事暂时不需要声张,让兄弟们好好休养,你们的身体太弱了,没有一个好身体,那怎么打仗?”
程世杰想了想道:“先安心进行恢复性训练,等咱们的水师强大了,兄弟们身体养好了,咱们再杀猪,吃肉。反正他们也跑不了!”
“是,卑职告退!”
就在李志祥和李方兄弟二人走到门口的时候,李方突然转身道:“守备大人,卑职有件事想说!”
“说吧!”
“我们东江军有不少兄弟,不知守备大人还要兵吗?”
李方担心程世杰不要,急忙道:“这些兵都是好兵,跟建奴打过多年的老兵,战斗力强,就是兄弟们装备太差,也吃不上饭,守备大人要是……”
程世杰想不通,东江军守着大海,为什么会过得这么悲催?
他们可以学宁海军晒盐,也可以出海打鱼,也可以在海上种海带,海带是世界上生长最快的植物之一,在适宜的条件下,每棵巨型海带一天可以生长到三十至六十厘米,一年里一颗海带可以长50多米。
海带的营养价值高,程世杰本人也喜欢吃,而且这种海带是北太洋独有的产物,适合在寒冷的海水中生长,东江军控制着辽东半岛大大小小四百多座海岛,并且在三十多座岛上设立的守军。
建奴并没有袭击海上的能力,别说袭击海上,就连鸭绿江他们也只能趁着冬天封冻的时候通过,以东江军水师的实力,可以虐死建奴。
“他们有没有会造船的工匠?”
“有!”
“让他们来吧!”
程世杰想了想道:“让他们来温泉镇,那座码头太小,需要扩建,战船也需要维修,咱们需要建造一座维修船坞。”
“谢守备大人!”
李方大喜,李志祥却暗暗皱起眉头:“这个族弟,想搞事啊!”
宁海城虽然是一座千户所,事实上,却更像一座商业城市。特别是宁海城的军户们非常给力,顾士章花了六千八百两银的费用,雇佣宁海军保护他的商队。
宋献策和周延栋都没有调动宁海军的权限,为了完成这个任务,他们就让临时组织了一些军户,打着宁海军的旗号,随行护送。
随着宁海州境内的土匪,包括不在宁海州境内的秦五,甭管是人数几千的,还是几百的,被宁海军消灭的土匪已经十几股了。这些土匪的消息也非常灵通,他们纷纷猜测,这可能是宁海军在钓鱼执法。
他们保护商队出行,一旦受到袭击,就可以越境打击。
从登州到济南有九百多里,沿途大大小小上百股土匪,却没有人敢动弹。榜样的作用是巨大的,这个情况很快就被其他商贾知道了,纷纷前来宁海城洽谈业务。
等这些商贾抵达宁海城发现,这哪里是一座军城,简直就像是一座由工厂组建的城市,马车厂、家具厂、纺织厂、农具厂,特别是生产农具的工厂,生产的锄头,居然用的不是铁,而是百炼钢。
这个情况被众商贾发现以后,他们就发现了一片新天地。
宁海城的农具厂生产的农具,几乎都是钢铁制制品,锄头、铡刀、头、榔头、斧头、柴刀、犁、耧车、耧犁、耙耧、耢,都是钢铁打造的。
当然,这些商人其实不知道,这些其实不是打造的,而是铸造的,由于农具的需求不高,特别是程世杰将竖井冷铸的工艺交给工匠们,这些工匠们迅速举一反三,他们把锄头、铡刀、犁等农具的铁部件,直接制作出模具,钢水经过冷却槽降温以后,流尽模具内,经过简单打磨,直接成形。
这样以来,生产效率就大大提高了,只要模具足够多,像锄头这样的简单农具,一天生产上万只都不是问题。
“你们这里的锄头卖吗?”
“废话,生产的东西自然要卖的,只要银子足够,一切都好说!”
“这种百炼锄多少钱?”
“三钱银子,少一文都不行!”
宁海农具厂含泪赚了一钱五分银子。
其实不仅仅是大明缺铁,哪怕是后世的**十年代,一些偏远地区,还使用木质的农具,主要是缺铁,当然,并不是中国缺铁,而是当地由于运输或技术落后,有铁运不进来。这跟大明的情况不太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