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你的大清亡了正文卷第471章东平州有皇后,还有恭王!康熙这次真的是变成只惊弓鸟了!
虽然李中山亲率的三万大军今儿一大早就出邹县北上曲阜了,但是邹县到曲阜有四十里,还得过一条沂河。李中山的军队就算急行军,也得傍晚前后才可抵达曲阜城南的孔府别院。
这可还有好几个时辰呢!
而康熙在孔府别院中屯驻的生力军就有马哈达的5000人和孙思克的1000人,这可都是精锐之师,根本不是尚淑英的二三百老卒和孔胤正的六百死士可比的。
而孔圣公手下虽然有10000家丁,但是这些家丁压根没有战斗经验,而且也没有多少战斗的决心——曲阜孔家嘛,天下第一投降家,谁来投降谁,家丁什么的就是防一下山贼的,流寇做大了都对付不过。他们怎么敢和大清皇帝对打?这能不能打赢还是其次,就算真打赢了也不好收场.身怀利器,杀心自起,手握重兵,反心自起!
如果曲阜孔家的兵真把康熙给打败了,就算孔圣公不当皇上,那高低也得照着罗马大教宗来一份吧?就算孔毓圻自己没那心思,李中山也不能信他。
所以曲阜孔家要保住自家的2000年富贵,就得维持一个又怂又弱没骨气的“家设”.真要来一群铁骨铮铮,还战斗力爆棚的孔圣公,曲阜孔家这个名教圣裔还不得往政J合一的路子上走?
毕竟这个“铁骨”和战斗力是必须要挂钩的,你不能要求孔家人都不习武艺,不设军备,不筑城防,等大难临头的时候,却能一个个慷慨赴死吧?要这智商配姓孔吗?而孔家如果有了强大的军备和坚固的城防那他孔圣公和哈什么发的,还有统治教宗国的罗马教宗爸爸,又有多大区别?
这样的圣公,是中国的皇权和朝廷能容忍的?
因此孔毓圻宁愿把手里的仲由堂交给尚淑英,让她去立功去冒险,也不愿意当个“出头圣公”。
如果康熙真要率兵进入曲阜布防,孔毓圻最多也就弃城而走,是绝不会和康熙对垒的。
可是已经变成惊弓之鸟的康熙,这又是鳌拜和孔圣公一起造反,又是三万明军杀气腾腾开过来,曲阜的西面、东面、北面还有不明数量的明军出没,而且之前他还在邹县战役中惨败哦,对了,还有数万明军已经迂回到了直隶境内,正在向北京城进军,另外还有个居心叵测的杨国舅也领着几万大军要进北京!
而康熙手里的军队不仅新败,而且还是疲惫之师不利因素都叠满了,他哪儿还敢在孔府别院呆着?
可是康熙却没意识到,他这一走.他的大势就去了!
在孔府别院的东北角,有一座特别僻静和坚固的宅院,通往那里的道路都是七折八绕的,还特别狭窄,两边都是高大的院墙,偶尔会看见几扇紧闭着的厚重的木门。
这个时候,别院各处都已经战成一团了,喊杀声、枪炮声、哭喊声,一阵阵传来,让人听得心惊胆战。但是别院东北角这一块,似乎被人遗忘了一般。
一个孔府家丁飞也似的在七折八绕的通道中奔跑,很快就来到了位于通道尽头的那扇紧闭的大门前。只看见这扇大门两边的院墙修得非常高大,和孔府别院东北角的城墙一样高!
没有等这个家丁拍门,紧闭的宅门就自己开了一条可供一个人进出的缝,那家丁滋溜一下就钻了进去,然后宅门就又闭合了起来。
那家丁进了宅门后先是绕过一道极为高大的照壁,之后才到了一间厅堂前面,厅堂的门开着,不过里面的采光还是不怎么好,所以点了不少蜡烛。烛光之中,不少穿着“孔式儒服”,戴着风帽的上了年纪的男子坐在两边,当间的主位上则端坐着一个很众人一般打扮的孔圣公孔毓圻。
“禀圣公,”那家丁大声禀报,“皇上已经在马哈达副都统的保护下走北门离开别院城了!”
“谢天谢地!”
“可太好了.”
“祖宗保佑!”
“圣公,咱们是不是该准备迎新主了?”
堂内戴着风帽穿着儒服的男子都是曲阜孔家各房的当家人,今儿大早上得知大明天兵已经离开了邹县,很快就要抵达忠于大明的曲阜时,马上就换好了“孔服”,聚集到孔圣公在别院内的这处“安全屋”里,准备一起迎大明了。不过由于吃不准康熙会不会在孔府别院里死战,这帮孔圣人的孝子贤孙,都有点忐忑不安。
现在听见康熙已走,一个个都大松口气儿,开始纷纷建言迎新主了。
不过孔圣公孔毓圻却一点不急.作为研究“投降学”多年的大投降家,他早就已经安排好一切了明军之所以可以那么快北上,就是因为他在尼山为明军准备了足够的粮草!而且在尚淑英动手之前,他就派人去联络邹县的明军了。更不用说,他还帮着尚淑英刺杀康熙!
这个事儿他面子上是不能承认的,但是懂得都懂.这是“投明状”,都帮着杀康熙了,投明的立场够坚定了吧?
另外,仲由堂的600死士今后也不用再回孔家,就跟着尚淑英划入蒙古东印度贸易公司即可将来他们可以去西域或是新大陆传播儒学嘛!
当然了,这个传儒域外的事儿,孔家应该参与到什么程度,还得听大将军的.
总之,曲阜孔家投降的态度很好,投降后也很好用,只要新主子可以一直控制曲阜,就不用担心孔家不忠诚。
因为孔家一直以来的传统就是只投降,不造反
想到这里,孔毓圻就开口道:“迎新主的事情不着急.康熙虽然走了,但是孙思克还没走,只要他还在抵抗,孔府别院就没被明军全部占领,那我们就再等等。”
他这是不想和尚淑英分功.功劳都是尚淑英的,他就当个幕后英雄吧!虽然李中山肯定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但他只要不沾一点功劳,那孔家的“家设”就不会变。
“圣公,明军人少”一个孔家的长老马上提醒道,“万一打不过孙思克可怎么办?”
“怎么可能打不过?”孔毓圻说,“尚淑英虽是女流,却勇猛不亚其父,孙思克只有区区千人,怎么打得过她的八百死士?咱们就安心等着尚淑英取胜吧!”
几个孔家大老看见孔毓圻把握十足的模样,也不好再追问什么了——这个圣公明面上守着“投降家”的底线,但私底下可干了少出格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