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排行 小说分类 完本小说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佛系小说 > 其他类型 > 1972,红旗招展的青春年代 > 第二十七章 涨一级工资的悬赏

一秒记住【宝书网】 lzbao,更新快,无弹窗!

穆棱河边的闹剧在春阳村大队长带着村民赶到后终于停歇。

张宏城也收回了自己偷看楚描红的目光。

女主似乎没有书里描写的那样动人。

估计是因为她已经在自己脸上动了“手脚”。

第二天一大早六点半。

起床号响起。

在班长郝爱国的催促下,张宏城一干新成员闹哄哄的穿上衣服,来到连队广场参加早讲。

连长严锦荣一点也不啰嗦,很快把各排今天的任务分配完毕。

三排被分配了农场东边田地的耕种任务。

而作为全新组建的四班,则是在老知青们不明意味的哄笑声中,被分配去收获大豆的任务。

四班十个人领了劳动工具列队出发。

只是大家有些好奇,班长郝爱国除了领了六把锄头、六个背篓外,还领了三副扁担和十个水桶,都放在一辆独轮车上。

五连在穆棱河下游的位置开垦了五十亩大豆田。

按照班长郝爱国的介绍,五十亩中的二十多亩大豆已经成熟。

他们今天的任务是采收三到五亩大豆,并给剩下二十多亩即将成熟的大豆田进行浇灌。

“这是我们连的老传统,”班里除了郝爱国外唯一的老知青曾建军摇头笑着,“所有新来的农场职工,在第一个星期的任务都是伺候这五十亩大豆田。”

大豆田在穆棱河的下游,距离连部足有两公里远。

张宏城这帮新人走到地方才知道,为什么说伺候这些大豆田是连里给新人准备的“老传统”。

这片大豆田开垦在距离河边二百米的地方。

可灌溉这片大豆田的沟渠只有在春季丰水期的时候才有水。

大豆田与穆棱河之间是将近二百米的乱石滩。

大豆田的上游被一座小山包拦着,所以沟渠只能从下游辛辛苦苦开出来,但到了枯水季节,无论用什么办法都无法让河水倒灌回来。

“曾经有南方来的社员,想造一个水车,”郝爱国指着下游的方向对大家解释,“可水车最后是造好了,但根本没用。后来又试过翻车,但沿途渗水厉害,聊胜于无。”

“我们连长还搞过来一台抽水机,”曾建军有些唏嘘,“但后来发现太耗油了,还不如咱们自己挑。”

寇世宏吃惊的指着独轮车上的这些扁担和桶。

“班长,该不会是让我们去、去河边挑水吧?”

郝爱国笑了。

“大豆田到河边有差不多二百米,全是乱石滩,你们去那边挑水,最多两个来回就会崴脚。”

“所以我们挑水的地方在下游!”

曾建军呵呵一笑。

“不远,就六百多米,一里多路。”

郝爱国开始分派任务。

“男同志跟着我去河边挑水,苏北京和两位女同志跟着老曾学收大豆。”

张宏城来这里之前就已经做好了吃苦的打算,但没想到五连居然还有这种折磨人的“传统项目”。

曾建军这个家伙说的六百米,特么是直线距离!

从下游最近的取水点回到大豆田这边起码超过八百米。

还是上坡路。

寇世宏和马长江用独轮车推着六只木桶,其他人轮流挑着三担水,气喘吁吁的走了一回。

真不是人干的事!

杨拥军一屁股坐在地上不肯起来。

“班长,既然这么难用水,怎么还把大豆田开在这?”

郝爱国喘着粗气摇摇头。

“那是农场刚建的时候,这里就算是枯水期也能引过来一些水,谁知道这些年过去,水位降了差不多一米,真是害死人!”

“这五十亩大豆田是熟田,连里的酱料和菜油都从这里出,都舍不得。”

曾建军领着两个女同志和年龄最小的苏北京在地里忙着,三个刚刚在学收大豆的知青也是一头大汗。

看着他们的进度,虽然曾建军知道新人急不来,但他还是忍不住吐槽了几句。

“你们看看谁脑子好使,要是能解决这里枯水期灌溉的问题,连长和指导员可是许过涨一级工资的。”

苏北京趁机站起来活动了下脖子。

“曾哥,你没骗我吧?我可听说我们农场知青都是拿死工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