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宝书网】 lzbao,更新快,无弹窗!
第044章
王方翼调任雍王府司马以后,他已经是局中人了,王方翼作为局中人,他和李贤的关系非常微妙,如果不是武则天的干涉,他现在就算不是封疆大吏,至少也是位列从三品。
可问题是,因为出身的问题,武则天不可能重用他,现在调任雍王府的司马,在王方翼看来,这是武则天给他的一个台阶。
你若俯首听命,既往不咎,如果执迷不悟,那就继续收拾。
当然,这只是王方翼个人的看法,并不一定是武则天的真实用意,他发现这个马车工坊虽然明显有着军事用途,而非一般商用,所以这才向李贤提出自己的看法。
李贤倒没有继续对王方翼隐瞒,想扭转大非川的战局,光依靠他个人是不行的,李贤可没有领兵作战经验,领兵作战能力,不是每个人都可以。
在上大学时期,李贤是中国矿大机械工程系的学生会纪检部部长,在举办系元旦晚会时,原本第一负责人学生主席因与其女友发生矛盾,二人发生冲突,学生会主席被其女友用西餐刀捅伤,他临时顶替上去,组织学生举办一场元旦晚会,这让李贤头大如斗,短短半个月的筹备期,他瘦了好几斤。
组织两三千人民夫往大非川运输粮食,这可不是一件单纯的运输任务,还需要打仗,原本李贤是准备硬着头皮上的,现在有了王方翼这个大唐名将,李贤就放心多了。
李贤望着王方翼笑道:“以王司马所见,这种四轮偏厢战车,在战场上有没有用?”
“非常有用,这种四轮战车,简直就是为我大唐军队量身打造!”
王方翼指着战车的偏厢护甲道:“这种护盾防御力略有不足,应对普通弓箭尚可,可是遇到吐蕃人的五茹桂射手,应该在护甲之上,蒙上生牛皮,若是没有生牛皮,那也需要涂刷生漆和葛布,增强防御力!”
王方翼虽然刺史,这个官职在唐朝即是文官,也是武官,特别是肃州地处西河重镇,需要指挥武职任务,在到任肃州时,肃州没有城壕,敌人很容易就攻击,王方翼于是发动士兵修建城墙,引多乐水环绕城墙,建立烽火台和加强巡逻守卫。
王方翼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四轮偏厢战车的不足之处,其实李贤在后世,只是看过偏厢战车的图片,作为机械工程系出身,他依靠自己的理解,改进了偏厢战车的功能,李贤是想既保证运输能力的情况下,也保证防御能力。
其实,所谓的多功能,以及所谓的多面手,都是样样都行,却样样不精通,在王方翼看来,这种偏厢战车,主要功能是机动防御,为了提高机动能力,不需要运输货物的能力。
王方翼对这种偏厢战车,进行了深化改进,首先是为了保证偏厢战车的重心稳定,采取两面加装护盾,这样一来,偏厢战车,就变成了四轮半装甲战车。
其次是将装甲车从九尺宽,缩减为五尺宽,因为宽度减少,减少了大量的自重,这样一来,四轮装甲车速度可以更快,更加灵活。
同时装甲车进行了改装,在根据前轮转向装置,在车中心增加一个转向装置,每辆马车上,增设一具八牛弩。
这样一来,遇到敌人袭击,每辆四轮装甲车可以发射三支六尺长的弩箭,这种八牛弩可以射击六百步,因为这种可以三百六十度转身的机构,可以让八牛弩在行进中,朝着任何一方进行射击。
经过王方翼改进的四轮装甲车,还有一种在车中增加可升降的云梯,可以居高观察远处敌情,并且充当指挥车,用旗语传递军令。
其实这些战车并不算是王方翼发明的,在唐朝,军事科技已经走向世界前列,唐朝军队中,拥有大量的特种战车。
比如说在攻城战中的云梯车,与大部分影视剧中士兵抬着云梯冲锋不同,唐军攻城的云梯车,主梯底架做成六轮推车,主梯固定在底盘上,简化了梯子架设程序,缩短了梯子架设时间。
爬城时,梯子可以自由上下移动,既节省了人力,又增加了器具的灵活性。两部唐书均记载唐朝在与高句丽的战斗中使用了掷车,《新唐书》记载:“车抛纵队,巨石飞过三百步,万物皆崩。”
《通典·兵十三》:“以板为帘,立桔于四轮车上,垂帘逼城垛,迅蚁可附之,箭石不能及,故名为木帘。”
《旧唐书》记载了在唐朝与高句丽的战争中,李绩使用了撞车。“推撞车,撞其亭,万物皆坠”。李靖还在他的《卫公兵法》中记录了其他的攻城工具,比如火箭、火杏、尖头木驴。
王方翼只是把原本唐军中拥有的特种战车与四轮马车结合在一起,形成更方便,更灵活,更实用的战车。
当然,王方翼和李贤一样,只是出主意的人,真正动手改造的人是李文信。李文信其实并不是姓李,他本复姓宇文。
他是隋朝工部尚书、将作大匠宇文恺的重孙,他的祖父宇文儒童,在武德二年,联合礼部尚书裴仁基、裴行俨等人,图谋诛杀王世充,复立越王杨侗,事泄被杀,夷灭三族。
李文信的父亲宇文福倒是因祸得福,在宇文福时年十二岁,也就是武德元年的时候,因为其母韩氏得罪的宇文儒童的正妻陈氏,宇文福和其母韩氏被陈氏卖给了年迈的匠人李景中为妻。
李景中娶韩氏的时候,已经五十有四,根本就生不出儿子,对宇文福视如己出,宇文福就改名为李福,他跟着李景中学习手艺。与其榆木脑袋的父亲李福不同,李文信从小就有天赋,待他成年之后,已经是车船陶冶木瓦漆画诸术无一不能的全才性大匠,尤擅营造将作。
要说李文信也足够倒霉,他在将作监干了十多年,好不容易因功获得了解除贱籍的机会,他就在云阳县购买了几十亩地,成了一个升斗小民,偏偏三年不到的时间,为了给儿子娶媳妇,掏空了家底,还没有来得及翻身,就遇到了旱灾,爷俩都成了流民。
只不过,李贤当时一家只要一个人,李文信就以一石六斗粮食的价格,把自己卖给了李贤,李文信则成了李贤的仆从。
有本事的人,从来不会抱怨环境,李文信很快在马车工坊脱颖而出,也进入了李贤视线。
随着这个马车工坊变着花样生产出各种各样的战车,原本并不在意的李善意识到问道:“大王,您立下大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