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排行 小说分类 完本小说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佛系小说 > 其他类型 > 史事讲将1 > 第六十五章 鄂国公——常遇春

史事讲将1 第六十五章 鄂国公——常遇春

作者:徐夏半生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9-22 04:01:12 来源:宝书网

一秒记住【宝书网】 lzbao,更新快,无弹窗!

常遇春,字伯仁,号燕衡,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人,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明朝开国名将。

常遇春,出身于贫苦农民之家,青少年时期,不甘心于老死田间,因而随人习练武术。家贫,无力支付学费,就以多出力干些勤杂工换取学习机会。到长大成人之后,常遇春体貌奇伟,身高臂长,力大过人,学武有成,精于骑射,各种兵器都能使用。

常遇春成长的年代正值元末,阶级矛盾已经激化,盗匪和起义军蜂起,因不满生活现状,无法忍受饥饿的折磨,就投奔活动于怀远、定远一带的绿林大盗刘聚。刘聚见常遇春有勇力,就让他当什夫长,并引为心腹,常遇春跟随刘聚拦路抢掠,入宅为盗。起初颇觉新鲜,既能大碗食肉,又能分得银两,数月之后,常遇春发现刘聚只知打家劫舍、四处抢掠,并没有什么打算或远图,他就萌发出脱离盗群,另寻出路的念头。

常遇春随刘聚在和州抢掠时,正巧遇上朱元璋率军攻和州,常遇春早就听人说过朱元璋仗义豪侠,很有作为,他便利用在和州相遇的机会,装成老百姓观察朱元璋的行经。他亲眼目睹了朱元璋平易近人,视士卒如弟兄的作风,也看到了朱元璋的部队纪律严明,不害百姓的行为。经比较他知道朱元璋是个做大事者,刘聚仅仅是个盗匪,不能与朱元璋相比,他当机立断,决定在和州投奔朱元璋。

常遇春去投奔朱元璋时,朱元璋态度很冷淡,朱元璋问常遇春:“你是不是挨了饿,想到我的队伍中找饭吃”,常遇春回答说:“我在刘聚手下打家劫舍,并不愁衣食,只是刘聚只知抢掠和盗窃,并无大志。我听说将军是位贤明智者,因此前来投奔,为将来的前程愿效死力。”朱元璋问:“你能跟我过江打仗吗”常遇春回答:“将军指到哪里,我愿打到哪里,渡江之日,愿为先锋。”朱元璋见常遇春身材魁梧,体魄健壮,出语忠恳,就把他留了下来,从此,常遇春弃盗为良。

常遇春对朱元璋一直忠心耿耿,敢于直言,效命疆场,尽瘁而终,朱元璋对常遇春很爱重,认为常遇春的功勋“虽古名将,未有过之”。朱元璋对常遇春“颁赏赐劳”,特意表彰他“勤劳于外,南平诸郡,兵不失律,民无所扰”的功劳。常遇春对答颇为得体,他说,这是“皇上成算,所至辄克,非臣所能”。常遇春自从追随朱元璋后,参加采石矶渡江战役,到夺取元上都开平,暴卒于柳河川为止,十四年戎马生涯,转战南北,可以说无役不从,战无不胜。

常遇春“为人沉鸷果敢”,被誉为当时的天下奇男子,他曾自负地说:“我率十万人便可横行天下”,军中送他一个绰号叫“常十万”。他不仅有勇,而且也有智谋,常常以智取胜。或者设伏,使用疑兵;或者声东击西,出敌不备。在历次战役中都不乏其例。

史书上说常遇春“虽不习书史,用兵辄与古合”,“克敌制胜之方皆中节度”。常遇春出则当先,退则殿后,未尝败北,士卒乐为之用,这是自古名将几乎所共有的一个优点,与此相应的就是兵有纪律,所到之处秋毫无犯,不扰民。他很同情百姓的疾苦,这同他出身农家有关,也是朱元璋在开拓事业中一贯严格要求的。常遇春与胡大海一起曾向朱元璋建议,免收百姓给军队交纳的粮草——寨粮,朱元璋采纳了这个建议,注重发展屯田事业,以解决军队的粮饷,从而减轻了占领地区百姓的沉重负担。

在和同僚之间的关系上,常遇春处理得也比较好,在作战中能够节制诸将又能虚心与诸将研究对策,集思广益。他身为副将军,与大将军徐达一起征战,非常尊重小他两岁的徐达,谦逊地“奉节制,进止赴期不敢爽毫发,大将军雅敬爱之”,始终无小间,当时,徐达、常遇春两员大将并称,“一时名将称徐、常”。一个以谋略持重著称;一个以勇猛果敢闻名。

朱元璋很会用将,以徐达为正,常遇春为副,用其所长,互相配合,相得益彰。常遇春的英年早逝,是明朝初期的一大损失,因当时还有元朝的残余势力,还未完全消灭,还有一些硬仗等着他去打。但对他个人来说,逃脱了朱元璋的谋杀,保全了他的荣誉,使他的英雄业绩得以流芳百世,与日月同辉,也是一件幸事。

常遇春逝世的消息,由信使用最快速度于七月二十三日上午送达应天,朱元璋闻讯惊倒于龙椅上,对于遇春之死极为悲恸,并怕遇春之妻蓝氏接受不了,次日一早,马皇后就到遇春家且一直陪伴蓝氏。次日,朱元璋也未上朝,召来刘基、李善长、宋濂等人商量安排常遇春后事,提出按宋太宗为韩王赵普的治丧礼仪来为遇春治丧。朱元璋追封常遇春为翊运推诚,宣德靖远功臣,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太保中书右丞相,追封开平王,谥日忠武,配享太庙。

朱元璋给了常遇春最高荣誉,古至明代,封鄂谥忠武,只有唐朝尉迟氏、宋朝岳飞,常遇春是第三个。朱元璋还赋诗一首,表露其对常遇春逝世的极度悲哀,“朕有千行生铁汁,平生不为儿女泣,忽闻昨日常公薨,泪洒乾坤草木湿。”此后朱元璋令宫廷画师为遇春公,绘制身穿龙袍的全身像,自此开平王常遇春便永远长眠于钟山之上,永远的休息了。

常遇春逝世后,全国很多地方怀念他的功绩为他建祠祭祀。清乾隆十六年,乾隆皇帝亲笔御提“勇动风云”四字,颁诏常遇春家乡建开平王庙,三层大殿,巍峨壮观,于乾隆十七年七月二十八日,由尹继善到怀远常遇春祠堂安位主祭。其奉旨题联一副:“将十万众之威名,常诵都人仕女;居七八分之功业,永留大地河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