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排行 小说分类 完本小说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佛系小说 > 其他类型 > 逍遥游 > 第一百一十三章 武侠招数立论:势与

逍遥游 第一百一十三章 武侠招数立论:势与

作者:老庄墨韩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9-25 04:20:26 来源:宝书网

一秒记住【宝书网】 lzbao,更新快,无弹窗!

第一百一十三章武侠招数立论:“势”与“意”的例析

对于一个武侠作者,不知气功、武术,又以为飞檐走壁,只是一种肢体的矫健,实在赧颜!但也不可强求,以金古辈论,同样是个无缚鸡之力的文人,何求去喉顶钢枪、胸碎大石?

但看小李飞刀,例无虚发,独孤九剑,招招出奇。对于一个平凡人,内心总追求“新、奇、异、绝”的梦,武侠成了平实中的虚幻,仙侠则成为了虚幻中的虚幻。试问哪一本武学秘笈、修真残页,真可以让君改头换面?

无论是“无招胜有招”,还是“以剑道参悟人生真谛”,我们所看到的,都不过是东方朔云:“以管窥天,以蠡测海。”而已。无招何以胜有招,剑道何以合人道?

小说里出现的武学,只管打雷,唬得人纷纷跳开仰望,就是不下雨。虽然“听雷止渴”是平凡人的所爱,就像此时能幻想雷公电母,如果有人告诉你科学的道理,老信徒脸色就要难看了。我们说“十步之遥九步踏”,要到十步之外,中间九步是少不了的。但戏里的宗师,却只在十步外耀武扬威,不告诉你那九步是怎样过来的。其实,一般情况下,作者也不知是怎样过去的。

这就闹笑话了!如果十步之外是个深渊,还耍什么猴戏,不就掉下去了?不急!不急!作者告诉你,这个宗师格外高深,是武术里的爱因斯坦,他会飞!哦,会飞!徐志摩也想飞呢!实在话,不懂得“天马行空”九步,就像程咬金没有“三板斧”,少了许多浪漫的幻想,不如当程序员去,搞什么文字?

呵呵,无奈,个人是理科出身,又读计算机,便有一种将九个脚印落位弄清楚的冲动。当然,连续是无限量,我所做的,只是尽量将单元变小而已。如此出来的招数,多了逻辑,却少了变化,在约束中自由,我所赏者!

总论:“势”与“意”

“势”与“意”,是我小说里招数演变的两个大概念。

所谓“势”,指某一时刻的位置,该定位下有多少变化的可能。比如,出招时的姿态,或说姿势,便是一种“势”。这个姿态的作用,是为了出招人更好地发动心目中的招数。但这也必然付出了代价,将开山斧高高举起,你不往下劈,硬要先收回脚下再向上挑过去。端是奇招!但这里,挑上去这个动作,它的势在脚下,而不在头上。也就是说,出招人多花了“变势”(从头顶向下到脚底向上的缓冲过程)的气力和时间,换来了对手意外而反应不过来的时间。划不划得来呢?老实说,变势幅度太大,是不划算的。自身而言,每一个“势”,于某些方位有利,于某些方位不利。不可能有面面俱到的姿势。

所谓“意”,指出招前后散发出该行动特有的气息。如果说“势”是物质条件带来的约束,“意”则是精神世界的规范。能妙用“势”,是武学的天才;能妙用“意”,则是天才中的天才。(如果要写仙侠,御意成形,谓之“象”。不在讨论之列。)“意”的立论比较缥缈,不像“势”那么好理解。因而使得“意”的妙用,变得几乎不可能,或者能用而不知其理。一般所说的“杀气”,能够给人制造心理上的压力,是用“意”的初阶。关于这方面,还是在实例中来说明。

顺便说几句“象”,御意成形,便是“法术”。简单来说,就是能将心中所想的,轻易地转化为物质形态。这三个概念是相承的。能妙用“势”,便能略知皮毛地窥探到“意”,弄出些让人觉得很玄妙的东西;能妙用“意”,便有一定的办法将之作用到现实中,即“象”的范畴之内。当然,“象”基本是无稽之谈,仅初阶在现实中偶能发生(即“意”的妙用),不然大家都飞仙了。

例析:

鉴于尚是摸索阶段,不能条理分明,而且这样一来变得枯燥,所以用本人写作中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逍遥游》选段:

何不醉微微一笑,道:“逍遥步。”

只见冥灵向何不醉越走越近,此时脚方向右踏出,突然一花,身形陡变,似一缕清风飘过,又如冤魂飞升。

欧阳蝶羽还没看清楚怎么回事,冥灵已经出现在左边,距何不醉右侧不过一尺之遥。忽见何不醉退了一步,又听得他言道:“好个‘春秋笔’,以指代笔,威力依然可观,这招‘金钩铁笔’,若能再长一寸,便能对我右期门构成威胁。”说话的同时,已经避开了两招,飘到一丈开外。声音却如平常,没有半点紊乱或阻隔。

冥灵一道幻影,突然又出现在何不醉身后,“六艺掌”中一招“礼崩乐坏”,挟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猛扑何不醉后心。

欧阳蝶羽“啊”的一声,本拟避无可避,何不醉却像早已知道一般,右手反曲,在背后跟冥灵对了一掌。

冥灵身子平移了三尺,兀自站立,却是不信,何不醉如此轻巧,便破解了他的得意招数。仍是呆呆地空想:“金钩铁笔”点期门,退三尺,“鲲鹏万里”追及,“龙飞凤舞”逼住胸口七穴,再退三尺,“孔子问礼”——只有一条退路,明明背后空门已现……

何不醉喝道:“不用想啦!你这些招数,我比你更熟悉。若是对敌时,也给你时间这么想?”

冥灵傻傻一笑……

何不醉又道:“你认为无懈可击,在我看来却破绽百出。看好了——”话未说完,身形化作流水,依样画葫芦,出手并不快,然而每一击都恰到好处,节律相吻,给人充分的美感,冥灵看来全然无以破解。知道何不醉有意放慢,心中更是钦佩。

正看得入迷处,四招已毕,让人意犹未尽,却听何不醉教训道:“你那招‘金钩铁笔’,手臂应该再曲一寸……”

冥灵惊异,打断道:“刚才不是说还差一寸?这会怎么又说应曲一寸。”

何不醉摇摇头,道:“再曲一寸,若对手先退,便于变招追击;对手若算好时机再退,则你多逼近一寸,威胁也就更大。出招速度固然重要,但更讲究轻重快缓的配合。试想我拍出一掌,你想招架,却无从出手,只好另寻退路。一旦后退,则必招追击,你总得再寻后路,但我却徐徐而来,叫你进退两难。此时,你进则出招不得,退则对手招数未老,容易变招,只有待得我招数势尽,难以再收,才是你最好的后退时机。”

看了看冥灵,见他有点茫然,又道:“故而,对于进攻者,这一寸之曲,便是多一寸凌厉。此乃慕容家‘寒月剑法’蓄势的要义之一。大凡天下秘籍,招数无不一脉相承,所以一招招演化,胜于拼凑百家,便在于,上一招与下一招,有蓄与发的因承。”

分析:

这一选段的主要症结是:冥灵的招数差一寸便见功效,何不醉后来又说他应该回缩一寸更好。

首先涉及的便是“快慢”问题。(以剑招为例,以后便以“剑势”、“剑意”而称。)我们当胸平刺一剑:速度快时,优点是时间少,能抢占先机或伤敌杀敌;缺点是用力猛,耗能大,因而剑势急,变招难。反之,缓缓推出一剑,优点便在于它有更多变招的可能。任何招数,除非孤注一掷,都不能“势尽”(招数用老)。比如全身不动,推剑到手臂伸直的一刹那,就是“势尽”。这个时候要出下一招,得花点蓄势的时间,是十分危险的。所以,一般势未尽,招就要变。

选段中,冥灵有没有能力再伸长一寸?有!但他没有这样做,一来顾及下一招的连接,二来招数过分,变招便会出现时间上的空隙。这也就是一般所说的“破绽”。所以,如果你有光的速度,任何人在你面前都成了木偶,再天才的高手,也是破绽百出。正因为彼此都有速度上的最大限制,使得快慢,有了很大的讲究。此故,何不醉建议——再曲一寸!

再曲一寸,用意何在?由于速度上基本未变,这个就是距离上的问题。作为对手,总希望你的剑势尽可能地消耗。因此,最佳的闪避选择,就是剑尖刚好碰到肌肤而不伤。为顾全面子,改成碰到衣服而不裂。目的是最大消耗对方这一招,让下一招更加充裕。如果拿捏不准,千万不要尝试,会出人命的。我们将闪避的最佳距离定义为“危险界线”。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危险界线”标准,依实力有实际上的标准。如果两个标准不一致,可能认为这个人错估了自己的能力。再曲一寸,目的是从横面蓄势,因为在纵面的攻击上,敌人最有利的情况是“危险界线”。敌人如果先闪,利益减少,他若不闪,在原来的基础上,我又多了一寸的势。当然,若是曲两寸,可能就是你要考虑“危险界线”问题。

对于高手,所争的便是快慢、距离所造成,这一点点时间空隙的问题。好比围棋官子,收官不好,再好的局面也被挖空,当然成不了高手。

逍遥游门派系列之二《百花门》选段:

白兰花使对红梅花使与黄菊花使各望了一眼,互一点头,取得默契。却见红梅花使平剑胸前,先行急奔了过去。人未到,已经舞出一团剑花。不知用意何在。

凌霄天冷笑一下,却并无动静。那红梅花使宝剑将及,突然向上一跃,身后赫然又推出一把剑来,伴随着一朵黄云。原来红梅花使舞剑掩护,黄菊花使便趁此同一身形步调,藏于其后,以取“攻其不备”之效。

凌霄天显然早有准备,阴风断魂脚一出,伴随着一股阴风,将黄菊花使长剑踢偏。此时上方长剑先发后至,在凌霄天腿未收回之时,相准时机,挑出五瓣剑花。好个凌霄天!阴风断魂脚竟然中道变招,一记“龙卷天”,竟然迎上红梅花使挑出的剑花之中。就在将入剑花的刹那——头顶赫然飘过一朵白霞。凌霄天一惊,未料红梅花使跳起的同时,白兰花使也藏身其后。匆忙中,凌霄天向后一倒,踢向红梅花使的脚改踢向白兰花使,既而凌空,另一条腿攻红梅花使,在半空中,翻了一个跟斗。

“好一招‘鸽子翻身’!”江先生大笑道。

凌霄天此时虽已站定,但这一翻,也让他退后了一丈。一丈外,不少发丝犹在飘荡。凌霄天心中不快,刚一照面,便中了一记暗算。虽然只丢了些头发,颜面上却过不去。尤其这招本叫“亢龙翻天”,却被江先生讥讽成“鸽子翻身”。

凌霄天应变之快,却令三大花使惊异万分。这招“藏花三弄影”,能躲过黄菊花使后发先至,红梅花使先发后至的变数本已不多,况且还能躲过白兰花使的暗袭,更是绝无仅有。三人当下不敢怠慢,将一套“影花阵”配合得天衣无缝。

何为“影花阵”?先前的藏字诀是其一。此时,红梅花使与黄菊花使已经夹攻而至,凌霄天刚想还击,这白兰花使却已绕到身后,不得不顾之时,时机已错,待避开二人攻势,白兰花使不知何时又从头顶飘过。这就是“影花阵”的第二个诀窍——从字诀。以敌为影,随其行止。未必一定要出手,但却总在最关键的时候,构成对敌人的威胁。

冷峻如凌霄天,在三大花使的“影花阵”下,也是惊出一身冷汗。他此时仍只用阴风断魂脚进行纠缠,但已经仅有招架之力。不是出不了手,而是有白兰花使如附骨之蛆,不敢出手。而三人的“影花阵”似乎越练越熟,越有默契,凌霄天只觉压力越来越大。这也难怪,能让三人“影花阵”出手的实战,除了她们师父齐百花,凌霄天这还是第一个。

凌霄天渐落下风,打了许多回合,已经险象环生,外人看来,此时若是白兰花使一出剑,恐怕凌霄天难逃一劫。但在凌霄天心里,却一直冀望白兰花使出剑,若一出剑,他自信自己仍有余力化解,之后没有后顾之忧,他便能死死逼住一个,变被动为主动。这“影花阵”也就破了。

无奈白兰花使迟迟不肯出手,凌霄天也渐渐被逼上绝路,终于——凌霄天手按刀柄!

凌霄天终于拔刀了!

分析:

先来看看凌霄天单腿的两次变招。

第一招,由下往上,踢偏黄菊花使长剑。由于实力高出不少,踢偏后势未尽,仍有余力变招,即使势尽,对于一般攻击,凌霄天仍能抢回那点时间空隙,不过要多费一点气力而已。

第二招,踢偏长剑的脚继续上升,点向红梅花使剑花中。由于一开始脚由下往上,仍有向上的势,使得这个变招虽然局促,却不艰难。但此招之后,上升的势基本殆尽。

第三招,空中的腿该攻白兰花使,另一只脚攻红梅花使,翻了一个跟斗。由于那条腿势尽,使得变招招架白兰花使的攻击变得不可能,所以另一只脚蹬地翻身,将空中那条腿硬给横过去。好比平刺时,手虽势尽,脚仍在冲,剑仍有前刺的余地,这一招就不算势尽。但由于凌霄天仓促应归,所以只能勉强自保,被削落了几根头发。

再看“从字诀”的魅力。旁人以为白兰花使出击必能得手,凌霄天却认为她一出击自己便能轻松获胜。由于白兰花使没有出手,使得凌霄天不敢出手。

凌霄天先出手则必败。当他攻势一发动,某方面的势便有了,变招的限制就会大增。他此时招架两人,已经有一定行动的势,但防守不像攻击,除非是被逼得无路可走的防守,不然可变性总是较攻击大。白兰花使总在威胁凌霄天作出防守反应时所难以顾及的地方,故看似能一击成功,但由于实力相差大,白兰花使若势成出击,将威胁化实,凌霄天所需顾虑的地方反而少了。正因为白兰花使总给他最大的顾虑,让未来的一代魔头不得不拿出压箱底的玩意。

逍遥游后续《齐物论》选段:

黑衣人哂笑,负手傲然道:“凭你?本尊现在就让你死心。出招吧!”

叶落之不敢怠慢,知道眼前这人是此生遇到最深不可测的人物,此战的意义又更甚于生命。于是收敛心神,暗聚真气,刹时间,竟由凌人的气势变得安闲如素。只见他拔剑、移步、举剑、侧身、沉肘。动作飘洒舒逸,深得“逍遥”的意蕴。

叶落之清楚记得,云衣的爷爷,武林盟主,人称“银剑仙”的慕容寿,就是倒在这一招下面。

“庄生七剑?”黑袍人淡然一笑,道:“本尊不比慕容寿。”

不再想黑袍人何以知道,叶落之突然幻化出流影的身姿,一剑闲闲平刺,却竟如无数把剑闲闲平刺,明明知道只有一把是真,却无从分辨个中虚实。这便是集合《武经要义》的创举,叶落之父亲独创的“庄生七剑”第一剑——逍遥游。

黑袍人依然面带蔑笑,慕容云衣却是惊异万分,这就是那个原来不会武功的落之?

第一把剑徐徐飘忽而来,直透心口,黑袍人不动。

第二把剑急急穿刺而过,近在眉睫,黑袍人连眼睛都没有眨一下。

第三把剑万影化实,举重若轻,直指咽喉,端是神来之笔……

黑袍人向后退了一步。就在此时,幻影又现!

七把剑,七个方向,快慢有度,七剑如一。

可惜也如泥牛入海!

叶落之心中大恸,想到慕容云衣凄怨的目光,而如今未能得手,真气一荡,竟然抱起侥幸之心,于第六剑,突然化虚为实,孤注一掷!

人到无奈处,便是侥幸时。

一道流光掠过,叶落之背对着黑袍人,呆滞地站着。

黑袍人默默地看着自己的胸口,冒出淡淡的青烟,不时发出“吱吱”轻响。

“这剑竟能伤到本尊!”

分析:

庄生七剑第一剑“逍遥游”,为了迎合名字,主要是关于“虚实”的变化。所谓虚招,一种是扰人耳目,不知实处,一种是诱敌而动,后发制之。对于势未尽的虚招,都能化实。这里我们详细分析每一剑。

需要先说明一点,黑袍人是叶落之的心魔,与他心灵相通,也就是说,对于虚实变化极其了得的第一剑“逍遥游”,黑袍人已经先天地知道叶落之什么时候变虚,什么时候化实。这是先天性“意”的妙用,后面我们将提到后天性“意”的妙用,也有类似的功效。

细解1:第一把剑徐徐飘忽而来,直透心口,黑袍人不动。

出招慢有什么好处?这是为了自己出招时更近对方的“危险界线”。因为慢,所以势高,可变化的招数多。比如你原想沉剑一削,从对方右腰到左肩间划条横线。而此时彼此相距一丈。若原地快速进招,剑未到人家已经知道你唱什么戏了,除非你的速度高出许多。所以此时借助缓慢的平刺,拉近两人的距离。

如果敌人不抢攻,为什么会不抢攻?因为虽是缓缓的平刺,身子藏在剑后,攻中已经带有了极好的防守,敌人想抢攻是不容易凑效的;再者,更因为慢,可变招的势强,中宫入,而守八辅,实在很高明的抢先方法。故敌人有充分的不抢攻理由,你的用意,也就得逞了。

若敌人抢攻,想将被动变成主动,需要冒险!什么险?将自己的势变小,****给我的危险。我大可后发制人,充裕有余。这么说,敌人无计可施?不对!任何时候都是有利有弊的。抢攻,也需要看时机。平刺这一剑,若是离敌人太近而不变招,反而成为自己送上去给敌人砍。所以,抢攻有了最有利的时机,那就是当我想变招而未变的那一刻!如果说把势用光称为“势尽”,不妨将必须变招时的势称为“势紧”。如果敌人抓住我“势紧”的那一刹那,完了!就像黄老邪吹箫,大白痴郭靖总在他变律时来打乱一样。至于什么时候是“势紧”?高低手间又有各自的标准。这也就是造诣的区别了。如果彼此都是高手,都知道什么时候“势紧”,那出手的一方可就不放乖了,一定会提前出手。但这也有些吃亏,因为不是出招的最佳时刻。结论:有利有弊,高手过招,很多时候比的是心理。呵呵。

而在例子中,黑袍人为什么不动呢?这便是高手过招的心理问题。

因为徐徐平刺这一举动,有了“势紧”这么个因素存在,叶落之知道以通常的方法只是徒劳,所以将整个过程,作为了诱敌的虚招,让黑袍人来抓自己“势紧”的那一刻。由于黑袍人能妙用“意”,早知道叶落之的心理,不然第一把剑可能就让他躺下了。

细解2:第二把剑急急穿刺而过,近在眉睫,黑袍人连眼睛都没有眨一下。

剑急,势小,变招极难!这是我们之前提到的。但第二剑急刺,迫于眉睫,为什么黑袍人还是不动?这就是实力的问题了。快慢是相对的,剑虽急,高手眼中,却慢得很,仍有很大的变招能力。虽迫于眉睫,但不是“危险界线”,因为这看似急促的一招,完全是虚招。所谓完全是虚招,指剑出时,早已抱定无论如何都将收回的想法,它的作用,是为了下一招服务。的确,若有心,虚招可以变实,叶落之为何不在眉睫之前便实?答案是那一剑到眉睫已经是“势紧”的时候,黑袍人所以没有出手,只因虽是“势紧”,但眼前的剑让他不能上前半分,否则便过“危险界线”。叶落之若是仍势发展下去,确实能到黑袍人的“危险界线”,但也必然“势尽”,由于之前的所谓快,其实在他们看来并不快,所以化实了,也必然没有半分功效。反而会使自己落于下风。

由这一解可以看出,有些招数,完全就是虚招,没有变实的必要。虚招的作用,不过是扰人耳目而已。但虚招之精妙者,须在自己势紧变招时,招数的落位,让对手即使知道,也没有可乘之机。可虚可实的招数,基本是在势紧前收招的,所以威力上,要打上折扣。

第一剑到第二剑,由慢而快,也是一种乱人心神的变化,故招与招的连接,好比火车厢,总是有连接处来牵引。大有讲究!这种乱人心神的招数,便是势的妙用,“意”之端倪。

细解3:第三把剑万影化实,举重若轻,直指咽喉,端是神来之笔……黑袍人向后退了一步。

正因为前面的虚招,这一剑必然是绝杀的招数!所以,叶落之用了全部心意在这一招里。此故,没有必要将精力放在虚招的幻影上,全部都归结于实实在在的一点上。何为“举重若轻”?这是黑袍人的一种感觉,也是叶落之敛起十二分精神自我达到的一种心理状态。这便是通常说的“身剑合一”。可以达到“意”的中阶。

这种时候,如果遇到的是一般的高手,他完了!铁定完了!招数虽然平实,但看来不快也不慢,势好像紧了又好像没紧,完全处于一种模棱两可的状态,让你攻守不是,进退两难,而致命的一点,便在于犹豫上。所以黑袍人不是一般的高手,当机立断地退了一步。而这一步,就已经足够拖垮这一招距离上的把握。

由上面看出,“身剑合一”,作为“意”的中阶,不仅要“知己”,做到出剑的各个方面如己所愿,更要“知彼”,知道对方对自己势的认识与评定处在什么地方,从中利用。

由此可以总结一下“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