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排行 小说分类 完本小说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佛系小说 > 其他类型 > 风雨如磐中条山 > 第18章 黄埔军校歌声扬(下)

风雨如磐中条山 第18章 黄埔军校歌声扬(下)

作者:汉城老道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9-25 23:47:51 来源:宝书网

一秒记住【宝书网】 lzbao,更新快,无弹窗!

黄埔汉中分校的负责人称主任。第一期的主任是祝绍周(止1939年12月)

校本部内设机构有:特别党部、办公处、教育处、政治部、总务处、经理处、军医处、会计室、文书科、中央各军事学校毕业生调查处驻一分校通讯处。

一分校将校云集,师资力量雄厚,招生宁缺不滥,管理严格,教学有序。

当时学员半年每人发军毯、军被、军单各一床,夏单冬棉各一套,鞋袜手套各一双。

除了每个月可领取军粮45斤和菜票若千之外,还能几元军饷,学员在休假时偶尔改善生活。

早餐吃一碗稀饭,就一点酱菜,中午和下午半饭盒米饭,其中还加有蚕豆,六人围一摊吃半洗脸盆汤菜。

每顿基本上不是白菜就是萝卜片或者茄子、黄豆芽等菜。味道也只有盐味,汤上漂着零星油花,没什么油水。

学员隔两周能吃上点荤菜,算是“打牙祭”。

早上起床集合、点名、跑步、晚自习、晚上休息前还要列队集合点名,集体唱歌或“精神训话”。每天早上起床到晚寝,中间十六个小时,除三餐吃饭时间、中午有一个半小时休息或就诊。

除此之外不是出操就是上课等集体活动。

彼时的汉中,素有“天府之国”和“西北小江南”的美誉。虽然这里土地肥沃,水源充沛,物产丰富得令人咋舌,堪称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

然而,这片富饶之地却肩负着一项重要使命——充当关中、河南与重庆三地间的战略缓冲地带。

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南来北往的庞大军队频繁调动如家常便饭。

不仅如此,为了确保前线战事顺利推进,源源不断的后勤保障队伍也纷纷涌入汉中,其中包括负责运送粮草的民夫、马队、医治伤员的军医、打造军械的工匠、以及汉中军用机场修建人员等等。

面对如此庞大规模的军队和后勤人员,汉中所承担的压力可想而知。

所有的粮食及其他生活物资几乎全部依赖于这个小小的盆地自给自足!

尽管汉中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但要满足这么多人的需求仍然并非易事。

虽然被誉为“军队灵魂”、“抗日军官摇篮”的黄埔军校学员,也没有什么特殊待遇!

随着物价上涨,学员们两周才能吃一次肉,教官可享受“尊师餐”,饭菜略丰。

他们最初用的是汽灯,后来才用上了电灯。

教学分为政治教育、军事专业学习、军事训练等。

政治教学内容主要有孙中山总理遗训、五权宪法、建国方略、国民党党史、校长言行录、列强侵华史、经济与法律等。

还要学习背诵“军人读训”、“党员守则”等。

军事专业教学共同课目有两类,一是课堂讲授,主要有步兵操典、射击规范、阵中勤务令、陆军礼节、内务规则,以及军制、兵器、战术、筑城、交通、地形学等教程;

二是室外操作,由四方面组成:

(1)基本教练,有单兵基本动作、持枪教练,以及班、排、连、营合成教练;

(2)战斗教练,有单兵战斗动作,班、排、连、营合成作战,演练进攻、防御、追击、退却、遭遇等战术技术;

(3)野外教练,有单兵侦察、步哨,班、排、连行军,以及驻军警戒、勤务等;

(4)技术教练,有刺杀、投弹、武术、体操、体育等。

1937年11月15日,汉中一分校开学,有学员1750人。按中央军校本部序列,编为第14期。下设第三、第四两个总队,5个大队,每大队下设4个队,共20个队。

第三总队学员1937年11月入校,下设3个大队;第四总队学员1938年1月入校,下设两个大队。

第14期共有队及区队长90人,其中中校9人,少校17人,上尉39人,中尉13人,少尉12人。

1938年9月,由于前方急需人才,第三总队学员提前毕业。

1939年1月,阳光明媚,微风拂面。

在这个充满希望和期待的日子里,第四总队的学员们迎来了他们人生中的重要时刻——毕业。

在毕业前夕,一场盛大而庄重的阅兵式在汉中北校场上举行。

数千名英姿飒爽的学员们身着整齐的军装,迈着坚定有力的步伐,接受着检阅。

他们昂首挺胸,神情肃穆,展现出军人的威严与风采。

现场气氛热烈非凡,观众们掌声雷动,为这些年轻的战士们加油助威。

紧接着,在总队部大院里举行了一场隆重的毕业典礼。

中央军校本部专门派遣官员前来主持仪式,以示对这批学员的重视和关怀。

在典礼上,领导们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鼓励学员们奔赴抗日战争一线,为国家和人民奋勇杀敌。

毕业后的学员们大多被分配到了山东、河南等地的抗日前线。

他们怀揣着满腔热血,肩负着保家卫国的使命,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激烈的战斗之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枪林弹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他们英勇无畏,舍生忘死,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什么是伟大的‘黄埔精神!”

他们为了扞卫着祖国的尊严和领土完整。残酷的战争让许多优秀的学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成为了民族英雄,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

每期毕业生都会获得学校配发的一把“中正剑”作为纪念。

这把剑象征着荣誉与责任,上面镌刻着每位学员的姓名以及毕业期别。

它不仅是对学员们学业成绩的肯定,更是激励他们勇往直前、报效国家的精神支柱。

无论时光如何流转,这柄中正剑都将成为学员们一生难以磨灭的记忆。

由于多种原因,黄埔第15期,汉中一分校没有招生。

1939年1月,一分校奉命在四川成都招生1910人,编为第16期,分为第10、11两个总队,各总队下设两个大队。

金振国就被分在第3大队。每个大队下设3个区队,有队及区队长、指导员121人。

在这四个大队中,共有中校10人,少校41人,上尉20人,中尉5人,少尉45。

第10总队散驻汉中城北老君镇至武乡镇一带庙宇,第11总队散驻南郑县圣水寺一带庙宇。

在那个充满着离别与期待的毕业前夕,分校决定组织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动——前往沔县定军山古战场举行一次大规模的军事演习。

这次演习的目的是让学员们亲身体验战争的残酷和紧张氛围,并通过模拟河川攻防战来检验他们所学的战术知识。

沔县定军山古战场,这片曾经见证过无数次血腥厮杀的土地,如今成为了学员们展示实力、磨练意志的舞台。

这里山势险峻,河流湍急,地形复杂多样,完美地还原了真实的战争场景。

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演习正式开始。学员们迅速进入战斗状态,各司其职,紧密配合。

一方扮演进攻方,另一方则负责防守。他们充分利用地形优势,巧妙布置防线,展开了激烈的对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