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排行 小说分类 完本小说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佛系小说 > 其他类型 > 南宋之我主沉浮 > 第二百二十章 耕地问题

南宋之我主沉浮 第二百二十章 耕地问题

作者:风中的失落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1-24 09:22:00 来源:宝书网

一秒记住【宝书网】 lzbao,更新快,无弹窗!

春耕事宜落实很好,让吴邵刚颇为欣慰,黄家明充分展现出来了能力,不过在商贸发展的事宜上面,总体的起色不是很大,吴邵刚派遣成都府路与吐蕃交易的两个商贸团回来了,获利颇丰,可惜所需要的周期太长,一次交易几乎需要小半年的时间,这不符合吴邵刚的要求,也绝不是下一步应该要发展的方向,真正能够与吐蕃进行大规模的交易,还是需要完全占领成都府路,那样与吐蕃的交易才有可能真正的推进。

成都府路新任军马经略使刘元振,表现到很是老实,没有任何的动作,潼川府路的边关地方基本上安定下来,提心吊胆几乎大半年时间的边关百姓,终于切实感受到了变化。

变化最大的还是中江县,因为合州御前诸军驻扎在老鹰嘴的周边,更因为当初从德阳府劫掠了不少的人来到中江县,让中江县的人口大幅度的增加,原先荒凉的景象消失不见,所有的土地也全部都耕种了。

穿越几年时间,通过对诸多情况的了解和分析,吴邵刚切实感受到了一个理论,任何的一个王朝,想要强盛起来,必须让百姓首先富裕起来,至少能够吃饱穿暖,否则一切都是免谈,而强盛的核心,就是自耕农的数量必须占据绝对多数。

所谓的自耕农,也就是有着属于自身土地的农民,他们只需要承担官府定下的赋税,而拥有土地的标准,一般都是三十亩到五十亩的数量,也就是一户自耕农的家庭,若是拥有了三十亩到五十亩的土地,则能够保证生活无忧,而且还能够通过土地得到不少的收入,用于生活方面其他的开销。

生活无忧的自耕农的增加,会大力促进商贸的发展,更是进一步带动王朝的兴盛。

自耕农的标准,和千年之后的中产阶级的标准差不多,谁都知道,一个国家经济强盛的基础,就在于中产阶级人数的多少,中产阶级的人数越多,这个国家越是富裕强盛和稳定。

道理是如此,可惜大宋朝廷做不到这一点。

南方特别是两淮和江浙一带,土地兼并非常严重,大量的土地落入到士绅富户的手中,以至于管不过来,导致不少的土地荒芜,而失去土地的农民则是大量的增加,他们失去了赖以存活的土地,演变成为赤贫阶层之人,变成了流民,成为了最大的不稳定群体。

土地兼并直接导致朝廷赋税的下降,本来以商贸赋税做支撑的大宋王朝,也是可以维持一段时间的,可惜的是,长年累月的战争,大量的消耗,以及官吏的贪墨**,让商贾也无法承受繁杂的赋税了,很多商贾也因为赋税过着破产,成为赤贫阶层之人。

而自耕农数量的急剧减少,也导致商贸交易遭遇到沉重的打击,寻常的商贾无法维持。

如此恶性循环之下,朝廷逐渐的难以为继。

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贾似道强力推行了公田法,目的就在于增加朝廷的赋税,重点是满足军饷的开销。

通过对大宋存在的诸多弊端的分析,吴邵刚从内心是认可公田法的,贾似道的这个决定是正确的,若是不能够强行的推进公田法,朝廷早就无法维持,拿不出来钱财,无法养活军队,那么就很有可能出现明末的那种情况,军队不断的哗变,各地骚乱不断。

若是出现这样的情况,大宋王朝将在很短时间之内轰然倒下。

毕竟有一个蒙古王朝,人家本来就非常的强大,只是因为内部的原因,暂时腾不出手来征伐,等到人家缓过气来,大宋王朝的末日也就来临了。

吴邵刚也清楚,公田法最终是失败,不可能推行下去,任何一个好的政策,都是需要有一帮人去执行的,在贪官污吏充斥的官府内,吏治完全**,想要真正的推行公田法,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权贵总是会想到各种各样的办法,避免自身的损失,而最终吃亏的,还是没有根基的自耕农和商贾,这些支撑大宋王朝繁华富庶的中产阶级人数将急剧减少,且那些手握尚方宝剑,不遗余力的推行公田法的各级官吏,同样能够从中获取到大量的好处。

最终的结局,就是大宋王朝集急剧的衰落下去,寻常的百姓更加的贫穷,以至于最终走投无路,而等到蒙古大军展开进攻之时,宋军一溃千里,根本无法抵御,大宋最终灭亡。

吴邵刚能够认识到这里面的弊端,但是短时间之内无力改变。

不过吴邵刚可以在潼川府路实施彻底的改革。

遭遇战火的潼川府路,权贵富户遭遇到毁灭性的打击,当初刘整叛乱,就杀掉了不少的官吏,洗劫了大量的富户,能够逃离潼川府路的权贵富户人数很少,吴邵刚接手的潼川府路,满目疮痍,一片荒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