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排行 小说分类 完本小说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佛系小说 > 其他类型 > 红楼梦明亡史全索隐 > 285章 咏白海棠之宝黛

红楼梦明亡史全索隐 285章 咏白海棠之宝黛

作者:庖丁解梦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26 13:40:58 来源:宝书网

一秒记住【宝书网】 lzbao,更新快,无弹窗!

再来看宝玉的《咏白海棠》,首联是:

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

秋容:这里指秋天花开的白海棠。春代表希望,三春都是南明为恢复大明而做的努力,而此时白海棠所显现出来的是一片秋容,有浅有淡,所以她映射出来的,还是一片衰败之象。

七节攒成:好像是说花在枝上层层而生,开得很繁。但是“七节”形容枝繁花盛一层又一层是一个开创性的用词,用“节”来形容海棠花似乎并不合适,那么它一定是用在背面历史中的。

前面说咏白海棠其实是在悼亡,祭奠大明的灭亡,这个“节”字就应该和祭奠有关,根据中国的丧葬习俗,人去世后,每过7天为一个祭期,丧祭7天称为一节。

第一个祭期称为“头七”,到第49天时为“末七”。这些祭期被称为“做七”,是丧葬礼仪中的重要环节,我们经常听说的做满七七四十九天,就是做满七节。

因此作者为故国做喪祭《咏白海棠》,也是要做满七节的。

攒,是簇聚。雪,用来比喻白海棠的洁白,其实是谐音“血”,也是暗示这本书的背面,是七节循环累积的斑斑血泪,满盆就是写满了这本书。

我们看背面,海棠花原本代表的是华夏,大明,如今灭亡了,我们祭奠她,把她写进这本书中,是用无数的血泪堆聚而成的,那么这个血,其实就是亡国的血,满清入关手段太过残暴,《红楼梦》这本书可谓是无数血泪堆积而成的。

出浴太真:太真是杨贵妃的号,唐玄宗曾赐其浴华清池。白居易《长恨歌》中写到,说她肤如“凝脂”、“娇无力”。

所以借以说海棠花,又比喻兼以玄宗在沉香亭召贵妃事为出典。玄宗曾笑其“鬓乱钗横,不能再拜”的醉态说:“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

所以这句里是再次暗示了,薛宝钗出现,带来的结果是鬓乱钗横,即剃发易服,发饰乱了,发钗也抛弃不用了。“冰作影”又强调了薛宝钗的冷血残酷。

捧心西子:就是西施。历史记载越王勾践为复国雪耻,将她训练三年后,献给好色的吴王夫差,使受媚感,以乱其政。

相传西施心痛时“捧心而颦”,样子很好看,因此西施不仅仅是指美女,还是亡国之后不忘国仇家恨,艰辛复国的历史人物。

这句里的捧心西子显然是指黛玉,书中在她刚入贾府时,就以西施比喻林黛玉。

我们说林黛玉的背面其实是明朝的帝王,但是表面却是化作了一个美女,那么作者的意思就是她其实是迷惑满清统治者的,作者居然是想让这本书的正面故事,深入到满清权贵中间,消磨他们的意志。

贾宝玉在进入太虚幻境时,众仙子也是说:“姐姐曾说今日今时必有绛珠妹子的生魂前来游玩,”就是在暗示宝玉才是黛玉的生魂。

生魂就是活人的魂魄,她不同于人死后的鬼魂,那么这里的意思宝玉成了黛玉的魂魄,而且是生魂,那么其含义就是宝黛二人是一体的,同生共死的关系。

愁千点:指花如含愁,因花繁而用“千点”。因为风一直吹,花瓣也会一直落,

【庚辰双行夹批:这句直是自己一生心事。】用风对花的摧残来比喻满清对华夏的摧残,因此说晓风不散愁千点,风代表满清,那就是满清一日不灭,他的忧愁就一日不能停止。

宿雨还添泪一痕。宿雨是经夜之雨,就是夜雨,更是让人添加了一行泪痕。这句后面有【庚辰双行夹批:妙在终不忘黛玉。】也就是说流泪的是黛玉,都是在说黛玉的亡国血泪,流之不尽。

独倚画栏:表面指花。其实应该是指读者,画栏是画着图画的栏杆,这里比喻这本书的门槛,意思就是你独自倚靠着画栏如果也有相同的意境,就与我一起送这黄昏慢慢流逝吧!。

清砧:古时常秋夜捣衣,方法是将洗过的衣服放在石板上,用木锤反复的敲打,会发出有节奏的打击声,诗词中多借以写妇女思念丈夫的愁怨,秋笛也与悲感有关,代表着思乡和孤独。

宝玉代表大明,这首诗表达了被满清侵占以后,自己无立足之地,悲伤而孤独无依的情感。

我们再来看黛玉《咏白海棠》有什么不同:

原文是:

大家看了,宝玉说探春的好,李纨才要推宝钗这诗有身分,因又催黛玉。

黛玉道:“你们都有了。”说着提笔一挥而就,掷与众人。

首先作者为何要加这一段?是为了写黛玉的与众不同,才华横溢。如果专注于背面的意思,就会发现这是在暗示作者的与众不同,别具一格。

这里黛玉隐射的就是明朝皇帝后代定王,也是此书的第一个作者,正是他的奇思妙想,才有了这本与以往各类书籍都不同的奇书。

李纨等看他写道是: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这首诗表面写白海棠,其实是写自己的心事,也是以白海棠自比。

在半卷湘帘半掩门处有,【庚辰双行夹批:且不说花,且说看花的人,起得突然别致。】

黛玉的诗,从一开始就透出独特的视角来,写的是人在屋内半开着湘帘,因为她住在潇湘馆,卷帘是用湘妃竹制成的。

前面说过湘妃竹也是代表史书,“竹书纪年”,那么透过湘帘看花就是通过这本书来看真实的明末世界。

连用了两个“半”字,就表达了内心渴望看真切白海棠,又不敢全部暴露的状态来,这也是作者写这本书矛盾心态的体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