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排行 小说分类 完本小说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佛系小说 > 其他类型 > 知否:从截胡华兰开始 > 第一百四十四章 武科背后的各方谋算

一秒记住【宝书网】 lzbao,更新快,无弹窗!

“武科要重开?!”

从王若弗口中听到这个消息,王若与不由得惊叫出声来。

虽说对于王家、盛家这等清流人家,家中嫡系子弟向来是不屑于参加武科。

但对于家族里读书无望的旁系,以及底层百姓而言,武科依旧是他们鱼跃龙门的绝好机会。

这一步迈出,虽说是不受重视的武将之流,但也称得上是“士”了,对于自己和家族的地位都是一次极大的拔高。

所以骤然听到这个消息,王若与才会如此惊讶。

若这武科重开的消息是真的,绝对算是如今大周最惊人的消息。

“这是你那姑爷说的?”王若与嘴上虽是疑问,但心里却是万般肯定。

“嗯嗯!”

王若弗喜得看见自己姐姐这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脸上带着笑意道:

“没错,文远把野儿放到五城兵马司那儿,担心我心中不得意,所以便偷偷告诉了我这事。

野儿如今跟在那杨家旁系身边,每日只用应名点卯,其余的事皆不用做,专心花时间打磨身子骨便可,晚上回去就熟读兵书,只待武科重开。”

“也端的是时候。”

王若与语气顿时酸溜溜的。

原以为是随意领的差事,却没想到让那王野赶上了个好时候,再加上杨文远这层关系,恐怕明年武科也只是走个过场。

这样想着,王若与心里顿时不平衡起来,开始暗自在心里琢磨着,自己如何能从中得些好处。

王若弗见王若与装作思考的样子,连忙找补道:

“姐姐,这事你可别往外同别人说啊,文远说这事才刚刚提上议程,武勋将军们还在和朝堂上的诸位相公商讨,定与不定还是两说。”

王若与则不以为意。

要是这事真不确定,那杨文远肯定不会直接同自己这个傻妹妹说。

既然说了,那肯定是**不离十了。

怕王若与听不进去,王若弗继续道:

“再说,这事要是从你这传了出去,我那姐夫恐怕得来失密的申斥。”

王若与这才点了点头。

她又不傻。

这种好消息她独自一人藏着都来不及呢,怎么还会和别人分享。

但自己怎么从中获益呢?

王若与心里暗忖道。

自己儿子康晋已经用不上,那给别人用?

给谁呢?

透露消息给别人卖钱?

王若与想着虽然心动,但她也不傻,这消息一卖就是一发不可收拾的了,根本止不住,被发现只是时间问题。

不能卖!

“姐姐,伱在这琢磨什么呢?你莫非是想把你儿子,我那侄儿再送去考武科不成?”

王若弗当然知道这不可能,调笑道:

“这武科也就适合身子壮实的人去,我听文远说,那武科对旁人也不一定是什么好事,日后打起仗来,那可都是要命的危险事。”

杨文远说这话,其实也是在暗示王若弗,别把这事当人情和别人说。

毕竟此次军方大佬重提武科,便是为了接下来灵州那儿的“血肉磨盘”准备的。

在这场朝堂上下规划为期数年的战争里,明年的那些新科武进士,便是军中旨在同西夏的这次灵州之战中,练出足够、大批次的中层武官,以此加强大周军事实力。

至于这样的练兵理念,自然也是杨宇卿首个提出来的。

对于杨文远而言,日后有了黑火药的助力,在这个时代,无论什么兵团作战,多大的规模战役,都需要有足够多的中低层武官充当锥子,凿穿敌军。

光武勋子弟那么些人自然不够,所以趁着这次机会,杨文远借此提了出来。

草船借箭,借鸡生蛋,无莫如是!

刚开始还没有人想到重提武科的事。

经杨文远一提醒,武勋大佬们立马想了起来。

大周先前武科之所以被罢,是因为他们的主要锚定人群,是文武兼备的读书人。

但就大周这个国情,只要但凡是个读书人,都对于武官之途不屑一顾。

更别说文武兼备的优等生了,因此最后应试者寥寥无几。

至于底层民众……

没有良好的教育,以及充沛食物供养出的强健体魄,武举人都是难如登天,更别谈武进士了。

因而几次殿试都只有寥寥几人,惹得整个朝堂脸上都无光,所以武科被罢停。

但这次武科不一样。

杨文远的目标人群可不是那些文武兼备的苗子生,因此在他给杨宇卿的“计划书”了,他把其他杂七杂八的文学考核全都去除,只留了一本原先的武术理论教材——《武经七书》。

并且建议之后对《武经七书》再做精简。

考题也不要什么语言赏析、时局看法之类的,只考兵法。

只要你不是什么榆木脑袋,这次武科的难度相比之前可谓是大大降低。

这建议一经提出,首先就受到了杨宇卿的质疑。

武科不选拔文武兼备的将才,转而专注不需要头脑的莽夫,这有什么意义?

受限于思维固化和时代局限,杨文远知道,若是自己明说自己重提武科的目的,就是为了中层武官,这肯定不被任何人理解。

杨宇卿不认同,那些诸如英国公、宁远侯之类的武勋大佬,肯定也不会认可。

对此,杨文远另有一番解释。

“武科为什么要选拔良才?

不提难以找寻,就单论若是选拔出了,岂不是同我们武勋子弟争权夺利?”

这一说法也是说到了武勋们的心坎上。

他们之前也是对武科并不乐见其成。

甚至在武科罢停一事上,他们也出了不少力。

毕竟大周本就崇文抑武,军队里的位置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若是武科和科举一样,最后都选出了大量武进士,那毫无疑问对武勋而言是不想看到的局面。

所以有了科举的前车之鉴,武勋们对于武科的看法,都是觉着还是罢停了好,免得丢了自家饭碗。

而杨文远的观点就很新颖。

不选良才,就要中低层的武官!

这样一来,岂不是既能补充新鲜血液,还能最大限度保留自己的权力?!

诸位军中大佬听到“杨宇卿的观点”,一时心里都有些动摇。

“不懂谋略的武官天花板就在那摆着,很难动摇到我们的地位,诸位应当心里都明白。

而且就算其中出现了一两个幸运儿,我们也可以通过联姻、收徒的方式将其纳入麾下,自然也能成为我们自己人。

一代两代后,恩情自然消!”

而这时“杨宇卿”再次抛出一个观点:

“此次灵州之战,我们自家子弟肯定要大量参与其中,但若是有了新科武进士的加入,我们子弟的流血牺牲恐怕能大大降低!”

此话一出,所有的武勋们都没了反对声音。

这么多年的岁赐、岁币,还有伴随而来的文官嘲讽,武勋们心里都憋着气呢,所以灵州之战的旷日长久,和舍身殉国是可预见的。

虽然他们已经有了为国捐躯的决心和勇气,但若是其中的牺牲能少一些,那自然没有拒绝的理由。

因此,武科重开的奏章当即上表。

并且立马提上议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