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宝书网】 lzbao,更新快,无弹窗!
“医疗?”孙展鹏愣了一下。
李凡指了指屏幕上的分布式网络模型:“星联健康现在的重点,是智能诊断和远程治疗。”
“分布式网络,如果能支持医疗数据的实时传输,不仅可以极大提升诊断效率,还能解决偏远地区的医疗资源短缺问题。”
会议室瞬间安静了几秒。
“医疗数据的实时传输......”孙展鹏嘴角浮现一丝笑意,“李总,这步棋,够狠。”
方东河却有些担忧:“医疗行业的数据量太大了,实时传输对网络稳定性和安全性的要求,比其他场景更高。”
“我们现在的分布式网络,能撑得住这么高的负荷吗?”
李凡神色自信:“所以这就是样板的意义——我们得让外界看到,我们能撑住。”
方东河点点头,拿起笔在便签上快速写下几行字:“那我这边先给研发团队布置任务,优先跑医疗场景的模拟实验。”
李凡接着说道:“除了医疗,还有一个方向——终端同步。”
“终端同步?”孙展鹏这次没等李凡解释,自己抢先接话。
“你是说,利用分布式网络的算力优势,直接在终端设备上,实现实时计算和同步?”
李凡点头:“没错。星联半导体最近的芯片研发,已经在这方面做了布局。”
“如果分布式网络,能和终端设备无缝结合,我们的硬件产品不仅性能翻倍,还能彻底碾压同行。”
孙展鹏目光一亮:“如果真能做到,那些硬件厂商还怎么玩?他们只能跟着我们的步子走。”
李凡笑了笑:“所以,我想把‘星链 ’打造成星联的技术中枢。不只是单独的卫星网络,而是和我们的各条业务线无缝衔接。”
方东河忍不住感叹:“李总,你这局布得太大了吧?”
“布得大才有未来。”李凡起身环顾众人。
“大家都清楚,我们星联的路,是靠每一步突破走出来的。现在,‘星链 ’就是下一步。”
经过一番激烈讨论,会议最终确定了下一步的目标:
第一,加强分布式网络的容错机制,确保系统稳定性。
第二,优先开发医疗场景的应用,打造分布式智能网络的样板工程。
第三,配合星联半导体的芯片布局,推动终端同步技术的落地。
第四,适时向国际市场推出外围技术标准,抢占规则制定权。
散会时,李凡站在会议室门口,目送团队成员离开。
他的目光里带着一抹坚定:“分布式智能网络,不只是星联的技术突破,更是改变未来的钥匙。”
未来的‘星链 ’,注定将掀起一场技术革命。
而这场革命,从此刻开始了。
但就在次日,星联总部的一间会议室里,气氛如同太空中的真空一般凝重。
李凡刚刚入座,还没来得及喝一口桌上的咖啡,星联能源的CTO郑开明,已经迫不及待地打开了PPT。
“李总,咱们的卫星,吃不起饭了。”郑开明语气严肃,手里的激光笔在屏幕上晃动,指着一张能量需求与供给对比的图表。
图上的曲线就像一条濒临断气的蛇——需求线一路狂飙,供给线却步履蹒跚。
李凡皱了皱眉:“说人话。”
郑开明摊了摊手:“简单讲,我们现在的太阳能板顶不住了。”
“卫星运行需要的能量越来越高,尤其是分布式智能网络的算力需求,一下子把能量池榨干了。”
“再这么下去,不是卫星罢工,就是网络卡成PPT。”
“这倒是个问题。”李凡托着下巴,目光落在屏幕上,“所以你的解决方案是什么?”
郑开明咳嗽一声,眼神闪烁着野心:“太空太阳能采集!直接在轨道上建一个太阳能发电站,把太阳能全拢过来,再用无线传输送回地球和卫星!”
这话一出口,会议室里瞬间炸开了锅。
“这个方案听起来很牛,但靠谱吗?”
负责财务的杨庆华,第一个发难:“郑总,轨道太阳能发电站?听起来像科幻片里的桥段。咱们星联的预算就算再宽裕,也扛不住这么烧钱吧?”
郑开明不慌不忙:“科幻片?老杨,科幻是明天的现实。”
“再说了,这技术不是纸上谈兵,NASA和日本的研究机构早就开始试验了,我们星联不抢先一步,难道等别人卡我们脖子?”
“NASA的项目烧的是国家的钱,我们烧的是公司的钱。”杨庆华冷哼。
李凡看着两人交锋,嘴角微微上扬,没急着说话。
他知道,有冲突才有干货,耐心等着他们把话聊透。
技术部门的一位年轻工程师,接着继续发言:“郑总,这个方案确实前沿,但咱们得考虑技术可行性。”
“轨道太阳能采集,不是光装块太阳能板就行,能量无线传输的效率和安全性都是难点。”
“比如,用微波传输的能量散失问题,可能会让实际收到的能量大打折扣。”
“再说,如果微波偏离轨道,还可能烧了地面设施呢。”
“对,还有发射成本。”另一位高管附和道,“轨道太阳能发电站,需要把大量设备送上天,这笔账怎么算?”
郑开明闻言,眉头一挑:“你们想得是挺多,但难道要因为有挑战就放弃吗?我们是搞技术的,不是搞后悔药的。”
“说白了,现在的瓶颈不破,‘星链 ’就是个半吊子项目。李总会答应吗?”
这句话刚落地,所有人齐刷刷看向李凡。
“李总怎么看?”
李凡环视会议室,笑了笑:“郑总这方案,听着确实挺野。但我有个问题——这个轨道太阳能发电站,不光能给卫星供能吧?”
郑开明一愣,随即反应过来:“当然!这个技术一旦成熟,未来可以给空间站、月球基地,甚至地球上的城市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