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排行 小说分类 完本小说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佛系小说 > 其他类型 > 一八七七新纪元 > 第十四章 吕梁雾(七)

一八七七新纪元 第十四章 吕梁雾(七)

作者:楚连铖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2-19 12:40:24 来源:宝书网

一秒记住【宝书网】 lzbao,更新快,无弹窗!

九月,是农民收获的季节,也是各省评定下属官员功绩上奏朝廷的时间。

曾福是山西巡抚曾国荃的老亲兵,且自幼长在曾家,与曾国荃打小玩泥巴一起长大,后跟随曾国荃南征北讨,一直侍奉在其左右,现在年过五十,曾国荃念曾福劳苦功高,又是总角之交,除了曾福的奴籍,赏了一份宅子和百亩良田,本意是让曾福在湖南老家与儿孙共享天伦之乐,但曾福有自己的小九九,跟着曾国荃来到山西,做起了巡抚衙门的门伯。门房中的四个门丁正围绕着曾福云天雾罩的东侃西拉。

一名胖门丁道:“都说宰相门前五品官,咱们福爷怎么说也得是个六品吧!”另一名瞪巴着老鼠眼的门丁接口道,“那是当然的喽!曾大人现在是封疆大吏朝廷重臣,咱山西这一亩三分地上,只要曾大人咳嗽一声,全省都得哆嗦,福爷一哆嗦,那太原就快地崩了。福爷,您说是不?”

曾福乐呵呵地道:“咱家九爷(曾国荃排行老九)威名远播,我不过是沾了九爷的一点点小光罢了。”

胖门丁心道,还小光呢,山西谁不知道要进巡抚衙门的大门,必须先过曾福这一关,少则五两十两,多则百儿八十两也不在话下,一年下来不知道被这老东西收了多少银子,听说前段时间又在老家购置了五十亩良田,奶奶地,兄弟几个连口汤都没见过。脸上却堆满笑容道:“福爷那也是打小就跟着曾大人走南闯北,劳苦功高,这些个当官的孝敬您不拿谁又能拿?谁又拿得起?”“对对,福爷,当年您跟随曾大人打长毛破江宁府,这些事再给兄弟几个讲讲。”

曾福捋弄唇边稀疏的胡须,自以为有些雅度,笑道:“行,那我再给你们几个小兔崽子讲讲当年的事情”

一时间,门房内讲的人精神抖擞唾液横飞,听的人全神贯注满堂喝彩。

一名衙役快步进入门房,气喘吁吁地道:“福爷,快,曾大人马上回府!”

“哦?!”曾福停止演讲,收起二郎腿,对正在擦拭额头上唾液的胖门丁道,“二蛋,通知里面准备茶水烟具。”二蛋有模有样地打个马千,“喳!标下得令!”在众人的大笑声中跑到里宅通知。曾福忙令众门丁打开大门分列左右,仔细检查众人的站姿及门前四周一番,方才毕恭毕敬地守在门口。

“咣咣咣”数声开道的锣声传来,抬眼看去,是四名大汉抬着两面大锣,威风凛凛的锣手分立两边不时敲打。紧接着是八面被衙役高举的牙牌,牌上写着“肃静”、“回避”等字样,在牙牌之后是一顶绿呢八抬大轿,数十名挎刀亲兵团团围住。

“落轿”随一声叫喊,绿呢大轿缓缓落在巡抚衙门门前,高高瘦瘦的曾国荃跨出轿来,扫视一下全场,曾福讨好地迎上前去道,“九爷,您老回来了。”曾国荃点点头亦不答话,转身走进巡抚衙门。曾福拉住一名衙役问道,“九爷今个又遇到什么烦心事?”那衙役附在他耳边悄声道,“今天曾大人又与太原的大户商议募捐赈济,结果只有乔家和曹家各出了两万两的大头,其他的大户才总共不到一万两。”曾福点点头,皱眉道,“这也难为了九爷和这些个大户,朝廷才拨那么点银子,大户们已经捐了六次了,唉!”那衙役摇摇头,告声罪进入衙门。,

曾国荃步入客厅中,威仪难掩双眉间的焦虑,山西大旱已经近一年,朝廷一共拨了二十万两银子,各州府上报的情况都是赤地千里、灾民无数,依靠朝廷下发的官凭凑了六十多万两,在江南收购了一些粮食,来回的人工和车耗马嚼费去了一半,剩下的只够太原府过冬用,各地没有钱粮,征不到民夫挖井,头疼,到处都是头疼事。待曾国荃坐到椅子上,两名女佣各拿一只小凳走到曾国荃脚边,将曾国荃的官靴脱去,腿脚担在凳子上轻捶细捏。

府衙的师爷手持一本账册走到曾国荃面前道:“大人,这是各州府近日的孝敬,请您过目。”

曾国荃接过账册,眯眼浏览:太原府敬银三千两,狐皮大氅一件;平阳府敬银三千两,青田玉观音一尊;汾州府敬银五千两,陈年汾酒一车账册的最低端写着,朔平府敬银二千两,万民伞一把,时令瓜蔬两车。皱眉问道:“朔平的知府到任了?”

师爷道:“还未赴任,听说杨大人在江西听闻北方大旱,一直称病不愿赴任。朔平府的孝敬都是同知刘松龄大人亲手准备的。”

曾国荃的脑海中浮现出一个唯唯诺诺、多言多虑的形象,道:“这个刘松龄当年在老大帐中行走,充当书案,倒也是我湘军的老人了,大哥念其为人忠厚踏实,保举到山西做了六品的道台,七八年过来,还是个从五品的同知,看来刘松龄还是只会磕头办事,不能堪当大任。万民伞不看也罢,都是自己给自己脸上贴金,照惯例束之高阁吧!时令瓜蔬,亏这刘松龄还是湘人,不知本官吃不惯山西的南瓜?都拿下去分给下人。”

师爷笑道:“大人事物繁多未及细察,刘大人送来的瓜蔬中并无南瓜,倒是新鲜辣椒有一车之多。”

曾国荃急问道:“你确定是新鲜的辣椒?”

“属下怎敢欺瞒大人?”

“去,拿一些与本官看看。”待下人取来几个辣椒,曾国荃接到手中仔细观察,色泽鲜艳、果实饱满,掰开辣椒,里面白花花的种子充分证明这确为新近采摘下来的。曾国荃奇道,“各地大旱,近乎颗粒无收,朔平如何能产出新鲜瓜蔬?”

师爷道:“前段时间刘大人曾报称朔平府化雾取水解决旱情,看来已见成效。”心中却为刘松龄捏了一把汗,刘松龄送了他一千两银子,让他在曾国荃面前多多美言,念在同乡一场的份上,师爷答应了下来。

曾国荃这才想起两个月前朔平府报知聚雾取水,解决了饮用水和部分田地用水,当时省城的官员皆不相信,布政使还道是刘松龄哗众取宠,要进行处置,曾国荃念及刘松龄是湘系老人,虽与布政使在朔平开米店的亲戚起了一些冲突,但也是情非得已形势所逼,被他压了下来,还写信训诫了刘松龄一番。现在看来刘松龄确实是干了一件令他看得上眼的事,曾国荃收起双脚击掌称赞,决定亲自到朔平去看一看。

九月中的吕梁山秋高气爽,草甸和云杉已经变得枯黄,只有松树依旧长青不息。刘摩站在紫荆山山脚的一处空地上,四周站着王捕头、张桂及一些百姓。此时秋忙已毕,张宗禹远去四川,张桂留了下来,近来情绪低落,刘摩在想法设法开导他,带他读书下棋、出门散心、谈古论今,这不,刘摩又开始卖弄他的古经,引来一大帮子百姓前来围观。,

刘摩讲的是刘墉与和珅的故事。

传说有一年的秋天,乾隆皇帝带着一帮子人到居庸关一带去行围射猎。随行人员除了亲王、驸马外,还有大学士刘墉。这刘墉是谁?那就是大名鼎鼎、嫉恶如仇、贪官污吏的死对头刘罗锅。早晨路过清河的时候,但见河水缓缓地流着,水清见底,河底里的小石头子一粒一粒的看得清清楚楚。刘墉一边看着河水,一边想着主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