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排行 小说分类 完本小说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佛系小说 > 其他类型 > 三国:我不是刘辩 > 第三十二章:非如此,无以嘉奖卿之忠直!

一秒记住【宝书网】 lzbao,更新快,无弹窗!

翌日,也许是昨夜得到了太子指雒水为誓的三公以及功成身退的许诺,贾诩的脚步似乎较之以往也轻快了些。

其实将绣衣使者交给贾诩的原因还有一个,那便是隐秘行事。

特务机构,无论是在哪个封建王朝几乎都为士人所诟病的,谁想要一把刀整天悬在自己脑袋上,屁股不干净的担心被查办,屁股干净的会担心被诬陷,可天底下屁股干净的又有几个?

如今的绣衣使者在明面上是被废除了的,而贾诩收拢旧时的绣衣使者是从太子府的府库中支出,就连太子府属官之中也只有贾诩一人知晓。

不过绣衣使者重建的事情,早晚会公之于众。

刘辩急着重建绣衣使者,一是为了监察官吏,打击恶性贪腐事件,二则是为了监察地方,清查太平道逆贼。

“民不堪命,起为盗贼,关东纷扰,道路不通。绣衣直指之使,奋斧钺而并出。”

当初若无绣衣使者,即便是汉武帝也难以轻松平定地方盗贼叛乱。

当然,刘辩也不指望绣衣使者替他将太平道叛乱掐死在襁褓之中,但他要清楚各地官吏究竟谁与太平道逆贼勾连。

所以刘辩为了提前应对太平道叛乱,也必须做出诸多布置了。

地方郡守是不可能进行大规模调动的,否则定然会惊动张角,逼得他提前叛乱。

那么便只能为各州以监督救灾事宜为名,为各州安排新的刺史。

历史上徐州黄巾叛乱较弱,因此刘辩将蔡邕任命为徐州刺史,并且给了假节的权力,让没有参与兵事权力的刺史通过假节的方式得到了关键时刻可以接管兵权的权力。

不过尽管这个时期的假节和假节钺没有权力上的区别,但身为冀州刺史、假节钺的卢植还是要比蔡邕的权力大得多。刘辩索性对自己的老师明言,二千石以下皆可斩之,他不会过问罪由。

也就是说哪怕没有罪名借口,卢植也可以直接斩杀二千石以下官员。

但蔡邕要斩杀二千石以下官员,必须有依照《汉律》足以判处死刑的罪行为依据方可先斩后奏。

但这二人还远远不够。

太平道闹腾得最厉害的除了冀州以外便是豫州、兖州、青州三地,这三州他必须遴选三位能打的刺史,而且不仅要能打,还要足够刚正,盯死了地方的贪腐行动,不让那群虫豸对赈灾粮动手脚。

刘辩在桌案上摆了一副绢帛,上书“豫州刺史、兖州刺史、青州刺史以及荆州刺史”,但刺史后的名字却是空白。

他无人可用了。

别看他的东宫已经囊括了一众开国级别的人才,可年龄、资历却是无法弥补的缺憾,他不可能去让一名二十几岁、连千石官职都没有担任过的人去担任真二千石级别的州刺史,哪怕勉强年过三旬的钟繇也不会乐意去自污清名去跳阶担任州刺史。

他只能全部从非太子府官员中挑选出有资格晋升或是不在意越阶晋升,且能力不俗,还敢于监察地方贪腐的官员担任刺史,但这样的人着实凤毛麟角。

能武的不能文,能文的不善武,能文能武的却不够刚正。

不善清查贪腐或是治理地方倒也还好,他可以辅以张昭、钟繇这些人才。武将们多是愿意将不擅长的治民之事丢给文士处理的,正好也能为他们积攒一份千石官秩的履历,也能充当刘辩的耳目。

但文官不善武,却没有几个愿意将手中兵权托付给麾下武将的。

能文能武却不够刚正的更是令他头疼,可又实在是缺乏可用之人。

“罢了,阿望,传执金吾袁滂,侍御史王允,谏议大夫朱?入宫!”

想了许久,刘辩都无法做出抉择,索性直接召见这些人,当面问询后再做出抉择。

这几人本就在朝,而且无论是谏议大夫、侍御史还是执金吾,实际上都是闲职,来得十分迅速。

“臣等拜见太子!”

刘辩看向面前的三人,暗暗点头。

无论是袁滂、王允还是朱?,三人在相貌上都给刘辩留下了不错的印象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