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排行 小说分类 完本小说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佛系小说 > 其他类型 > 三国:我不是刘辩 > 第四十八章:文若,孤之子房也!

一秒记住【宝书网】 lzbao,更新快,无弹窗!

在颍川郡治阳翟的郡守府中,刘辩稳稳安坐于原本颍川太守之位,静听孙坚麾下屯骑司马韩当禀报战果,面色平静,未露过多喜悦之色,仅淡然颔首示意。

来阳翟的这七、八里路上,皇甫嵩已大致向刘辩阐述了汉军与黄巾军在战斗力上的悬殊差距,尤其着重提及作为职业士兵的北军与黄巾军这些出身草莽的“泥腿子”之间宛如天壤之别的差异。

同时,皇甫嵩还为刘辩详细科普了“盈论”这一制度。

盈论是汉承秦制而来的论功制度,其通过综合计算参战双方人数、斩获敌军首级数量以及己方伤亡数字,以此来论处功过。

每一级爵位的晋升都必须满足盈论所规定的晋升标准。这也正是当年秦国在军功爵制之下,封君、封侯之人极为稀少的原因,亦是李广最终难以封侯的关键所在。

而盈论的最低要求也是己方队伍需斩杀相当于己方人数三成的敌军士卒,如此方可进入论功名单。否则即便大胜而归,将军、校尉乃至司马一级的军官都只能记过,不能论功。

好在刘辩并未将北军五校、左右羽林骑以及太子府卫率这近万兵力全部派出,否则即便此战己方零伤亡,参战的将校、司马也免不了每人记过一次。

当然,自孝武帝之后,最终盈论无论是否符合晋升爵位或罚过的标准,皆在天子一念之间罢了

“善,诸将骁勇,待战后孤会一并赏赐,元基可为孤麾下健儿备些肉食以作庆贺?”

右侧下首位被太子唤为“元基”之人,正是颍川太守阴修,乃是光武帝的阴皇后族人。

刘辩方才察看了郡守府中的册录,并就颍川郡诸多事务问询,阴修对答如流,其施政方略中不乏独到见解,不失为一名干练之臣。

然而阴修在武事方面则是一窍不通,郡中亦多短于武事的文士,疲于应对黄巾之扰,加之郡中不过一千郡国兵,即便是征召颍川各世家豪门私兵合力围剿,却仍屡遭挫折。

但刘辩并未因此问罪于阴修,能在士族林立的颍川郡当家,令郡中大治,百姓几无冻馁,其能力亦颇为难得。

阴修听闻太子如此言语,先是微微一愣,旋即激动地俯身行礼道:“殿下亲率健儿讨逆,此我等臣民幸事,臣自当竭力保证将士们的吃食。”

起初阴修听闻太子率兵至颍川,心中既喜又惧。

喜于颍川黄巾将平,惧于太子问罪。

颍川郡本地是没有多少黄巾贼寇的,然而架不住从隔壁汝南郡跑来个名为波才的狠人。

隔壁汝南太守赵谦率郡国兵一千、青壮三千,并各世家豪门私兵四千,合计八千人马,却被波才率领的六千人轻松击败。

郡功曹封观、议生袁秘、主簿陈端、门下督范仲礼、贼曹刘伟德、主记史丁子嗣、记室史张仲然七人力战至死方才掩护赵谦突围而去。

此后,赵谦只能严令各县封门固守不得出战,只能任由波才在汝南郡肆虐。

幸好波才虽在野战中展现出一定军事才能,但缺乏攻城器械,面对一座座有城墙保护的县城就像是面对一群刺猬,根本下不了口。

于是,波才在攻下部分世家豪门的坞堡劫掠一番后,索性带兵转战颍川郡,与豫州的几方小渠帅彭脱、吴霸、刘辟、何仪、黄邵、何曼合兵一处。

如此一来,颍川郡的动乱彻底失控,阴修也只能紧闭城门死守不出,任由黄巾军在城外劫掠。

但无论是何缘由,颍川遭遇如此动荡,他这个太守便难辞其咎,少不了一个渎职之罪。

可太子令他为得胜的北军、羽林军士准备些肉食,想来应当没有追究之意,最多是年末尚书台三公曹考核之时诘问几句。

但天下有几个郡县没有遭逢黄巾劫掠的,这时候就是比烂了。

阴修不知道有谁能做好,但他确信他肯定不会是最烂的那批,好歹颍川郡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个县城被攻下。

想到这里,心情大好的阴修便主动退下去为得胜将士安排吃食。

当然,作为颍川太守,他自然无需亲自处理这些事情,可谁让他的郡主簿名为荀?呢?

颍川荀氏的荀,也就是与太子定下婚约的荀氏。

荀?虽然并非荀爽之子,但亦是荀氏族中青年俊杰。两汉以来,外戚历来是受重用和信任的,面对这样一名“王佐之才”,素来以“敬贤爱士”闻名的太子殿下又岂能放过呢?

想到这里,阴修不免有些羡慕荀?了,他的这个郡主簿估计马上就会被太子调入太子府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