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祯相信不需要天亮,王蒙正等一众偷偷把手伸到军工上的巨贾们就应该会收到消息。
同时他也相信自己挖的坑能让这些巨贾们知道什么叫皇权高于一切,也应该知道自己不是随便就能威胁的。
这种政治上的博弈赵祯不惧怕任何人,因为他站在了最为有利的一方,握有整个大宋的军工和原材料垄断地位。
即便是把大宋所有的商贾联合起来也不会是他的对手。
这段时间赵祯更多的是把精力放在了战争上,黑汗,东京道的战争都是在同一年之中解决。
双向作战对于现在的大宋来说压力不大,但也不小。
经济自然可以受到战争的带动,百姓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地少人多的景象一去不复返,靠天吃饭,靠地养家的日子逐渐消失。
大宋正在进入另一个增长期。
冬至后的第二天,阳光穿过乾宇殿宽大的殿门洒进来,通过镂空的窗棱变换成各种图案,照射在人的身上温暖舒适。
赵祯坐在御座之上,听着朝臣们的奏报,只觉得大宋一派祥和,生机盎然。
老天爷这两年很给力,虽然气温下降的厉害,可却没有奇寒的出现,冬日里的太阳出现的不多,对于百姓来说却是好事。
“晴冬至,烂年边!”
这是汉家百姓从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物候学谚语,非常有效,准确率大概有百分之八十左右。
昨天的冬至乌云遮日,小雪渐渐而下,但到了今天一大早,太阳便出现,驱散了冻到人骨子里的寒意,地上的水汽蒸,雾气升腾之中甚至在城中的玉带河上出现了难得一见的彩虹。
当朝官员便把这一见闻以祥瑞之名上报,赵祯也因此得到了朝臣们的祝贺。
朝会开始之后,各部官员就开始了例行的奏报,从各州府迁徙的百姓已经开始上路,而这一年他们即将在路上度过新年,这对于迁徙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礼部官员陶靖便提出了自己的担忧“启奏陛下,如今百姓在路上,即便是年关之前也到不了新疆,如此一来必会思乡之情尤甚,不如晚些……”
身为户部尚书的富弼立刻上前反对。
“不妥!朝廷已经行文许久,车马,物资,用度,各州府衙门早已做好准备,岂能耽搁,越是耽搁便越走不掉,若是这次能在路上度过年关,以后的迁徙便不可担忧!再说他们是迁往富庶之地,这点幸苦都吃不得吗?”
“百姓可不会想到您说的这些,他们只知道自己背井离乡,只知道家中祭祖少一人!连见都没见到新疆的模样,何来的富庶?!”
“越是如此越要让他们迁徙,只有到了新疆才会知道路上这些都不算什么!”
“可也要让百姓能过了这个年关才行!”
双方之间爆了激烈的争吵,这看似是礼部和户部的争吵,但事实上也是传统与变革的争吵。
谁都知道富弼的话说的在理,但也都知道过年对汉家百姓的重要,单单是祭祖这一条便是要命的。